稻盛和夫在《活法》中提到,一切的成功都歸功于利他。利他,是一種奉獻精神,也是一種大格局思維意識。正如《認知覺醒》作者高嶺所指出的那樣:能真正認同利他主義,并做到的人,必然是長期主義者,更是格局大的人。
成功者的成就不是偶然獲得的。成事者必有大智慧,他們能夠包容看待一切,擁有利他心和奉獻精神,在為他人創造價值的同時,也精進了自己,發揮了自我價值。
求利之心是人開展事業和各種活動的原動力。但這種欲望不能只停留在單純利己的范圍之內,也要考慮別人,要把單純的私欲提升到追求公益的"大欲"的層次上。這種利他的精神最終仍會惠及自己,擴大自己的利益。
不僅是經營企業,個人也是一樣。當你獨身時,會優先考慮自己一個人的生活,但一旦結婚成家,就要為夫人做事,為養育孩子負責。這時候,你個人的行為無意中就包含了利他的要素。
不過要注意的是,利已和利他總是一體兩面、相輔相成的。就是說,小單位的利他,從更大單位的角度看,或許就變為利己。比如,為企業、為家庭,確實包含了利他之心,但是,不管怎樣,“只要自己的公司賺錢就行”、“只要對自家有利就好”。如果你這么想,就已經變成了利己,你也就只能停留在這種較低的層級上,我們必須養成在更大視野內觀察事物的眼光,從更大的視角、以相對的觀點來審視自己的行為。
利他這一項德行,是擊破困難、召喚成功的強大原動力。在做任何事時,我們都要反復自問自答,是不是“動機至善、私心了無”,一次又一次,不斷捫心自問,借以審視自己動機的真假善惡,做出合理的抉擇。
長期主義的利他,是大格局思維的體現。懂得“利他”的人,不自私不虛榮,因為內心中的大無畏精神,讓他更值得被欣賞尊重。
建立自己的人生觀、價值觀,不管是平凡一生,還是顯赫一生,讓我們用心去生活,耐心堅持,懂得奉獻,在康而達平凡的崗位上耐得住寂寞和平凡,最終獲得的成功才是更廣而深遠的。